>>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理论研究
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的思考——以固原市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实践探索为例
2025-04-09 09:14:42   来源:华兴时报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依据政协章程,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因此,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实践路径,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五届固原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立足政协性质定位,扎实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监督员应邀参加“政府开放日”活动26场次,参加被监督部门重要会议及活动72场次,反馈《民主监督建议书》8份,提出意见、建议136条,在协助党委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要做法:

  党组高度重视,把准监督正确方向。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民主监督工作,主要领导谋划,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民主监督五年规划,每年召开民主监督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列入市政协年度工作要点,主席会议定期听取民主监督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推进措施,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始终保持民主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聘任35名履职积极性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委员为民主监督员,组成7个民主监督小组,选派到相关部门开展协商式监督,每年动态调整1次监督部门,确保届内实现被监督部门(单位)全覆盖。

  聚焦中心大局,精准确定监督议题。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年年初,主席会议成员、各专委会结合各自分工联系领域,聚焦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进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等,深入相关部门调研会商,征集民主监督议题,提交主席会议审定,制定年度民主监督方案和重点议题清单,重点议题纳入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确保民主监督工作更加聚焦中心、更加精准有效。截至目前,围绕固原市中心工作确定106个监督议题,其中7个重点监督议题,延伸到县(区)开展监督。

  创新监督形式,广泛汇聚监督合力。注重政协民主监督同其他监督形式协调配合,促进各类监督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广泛汇聚监督合力。每年召开的民主监督工作会议,专门邀请市纪委监委、人大办、政府办、司法局、传媒中心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着力加强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间的协作。聚焦全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难问题,与固原市检察院开展联合监督,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民主监督意见建议,固原市检察院就二次供水问题出具了“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固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城市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联合制定了《固原市城镇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专项整治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二次供水问题摸排并建立整改台账,开展自查自纠,有效解决了二次供水难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完善制度机制,着力提升监督质效。建立分管领导牵头、班子成员包抓、专委会具体指导的民主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民主监督工作。建立知情明政机制,积极选派民主监督员参加党委和政府及有关方面召开的重要会议,组织委员分批列席政协常委会会议,邀请政府和纪检、法院、检察院等有关方面通报工作情况。建立办理反馈机制,办理单位以书面形式,将政协民主监督意见办理、采纳和落实情况反馈市政协,再由各专委会及时反馈相关政协委员,确保信息畅通,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开展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

  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经过长期实践和一系列创新探索,固原市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民主监督如何聚焦到重点领域关键问题、找准监督切入点结合点、更好匹配党政所需,还需要加强与党政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共识。二是民主监督活动开展中有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担心“越位”“添乱”“得罪人”,把握不好监督尺度,提不出高质量、有水平的批评性意见,愿监督、敢监督、善监督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三是民主监督是一种协商式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现象,需要和党的纪律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其他形式形成合力。四是监督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机制、督促检查机制缺乏,一些被监督部门(单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民主监督了解情况不够全面深入。

  几点思考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现结合固原市政协履职实践探索成果和存在问题,就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探索建立民主监督工作领导机制。把民主监督纳入党委工作总体部署,常态化民主监督议题要向党委报告并研究确定,定期向党委汇报,确保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不偏航、不脱轨。加强政协党组对民主监督工作的领导,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民主监督工作方案制定、重点监督议题组织实施、民主监督员选派、会议监督、视察监督、调研监督、提案监督、特约监督等活动有序开展,把握好监督节奏和力度,确保民主监督正确政治方向。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领衔指导民主监督小组,分管专委会对口联系服务民主监督小组,各民主监督小组组长具体负责被监督部门(单位)日常民主监督工作。

  (二)探索建立常态化民主监督议题提出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选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民主监督年度计划,科学精准设置民主监督议题,合理确定监督内容,丰富监督方式,扩大监督人员的参与面,确保民主监督有远见、谋长远、求实效。建立政协常态化监督议题提出机制,每年确定1至2项市委、市政府推动解决的大事要事,列为常态化民主监督议题,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由政协常委会组织实施;每年向被监督部门(单位)征集1项重点工作,列为重点民主监督议题,提交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审定后,由民主监督小组组织实施。

  (三)探索建立政协委员开展民主监督的权益保障机制。民主监督员推荐选聘工作,要充分考虑委员特长、工作实际、能力素质和岗位需要,各专委会负责推荐选聘,提交政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颁发聘任证书,分组派驻被监督部门(单位)开展工作。政协机关和被监督部门(单位)应尊重委员主体地位,引导委员发挥主体作用,保护委员监督积极性,坚决“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要培养委员监督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对新选聘的民主监督员开展岗前培训,适时组织一些考察观摩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增强监督的实效性、针对性,努力营造愿监督、敢监督、善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探索建立民主监督知情反馈机制。政协各专委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被监督部门(单位)和政协委员之间的紧密互动,确保政协委员掌握涉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事项、重大民生问题等相关内容,真正掌握情况、把握形势、吃透政策。党委和政府及被监督部门(单位)要形成长效制度,认真研究办理政协报送的提案、调研报告、视察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民主监督意见建议,以书面、会议通报等形式反馈办理、采纳和落实情况。政协主席会议应适时组织听取重点监督意见办理情况通报,真正做到监督“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努力提高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实效。

  (五)探索建立民主监督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党委、政府、政协三方联动沟通机制,对于年度重点民主监督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采取调研、视察等形式进行“回头看”,跟踪督办。建立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联动监督机制,加强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间的协作,适时开展联动监督,发挥联动监督“1+1>2”的效应,达到具有约束性和刚性的监督效果。

  (六)探索建立民主监督员队伍常态化工作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督队伍建设,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政协集中选聘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制度,由政协机关牵头,与被监督部门协商,确定选派人数、职业或专业要求等,实行小组制,任期至本届政协届满;将民主监督员或小组合理的监督意见,及时以政协名义报送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加强民主监督员服务管理,明确民主监督员的具体职责、工作方式方法、责任要求等,使政协委员由被动监督变成主动监督,由无序监督变成有序监督。(固原市政协)


【责任编辑】:包瑞